2018年11月9日上午10點,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中國多民族文化凝聚與國家認同協同創新中心的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所田兆元教授在四川大學做了題為《民俗的譜系觀念與研究實踐——以端午鳳舟競渡為例的考察》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協同創新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俗文化研究所邱碩副研究員主持,來自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相關專業的數十名師生參與了本次學術交流活動。
首先,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李菲副教授致辭,歡迎田兆元教授的到來,并從民俗學學科史出發勾連當下民俗研究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接下來,李菲副教授向田兆元教授贈送了俗文化所和創新中心主辦的學術刊物《文化遺產研究》與《文學人類學研究》,田兆元教授也向俗文化所和創新中心贈送了其專著《敘事譜系與文化傳承——神話學民俗學文集》。
作為致力于民俗學學科自主話語構建的學者,田兆元教授介紹了其民俗研究的譜系觀念,指出民俗譜系觀是體現文化整體性、關聯性、互動性、層次性與結構性的描述與解讀方式。語言、儀式、景觀三種敘事形態是民俗譜系觀的內涵體現。時間譜系、空間譜系、族群譜系與構成譜系是民俗譜系觀的主要拓展方向。進行學理講述之后,田兆元教授以“禿尾巴龍”故事傳說的多地變異,以及端午鳳舟競渡的歷史變遷為例,說明民俗譜系觀的研究實踐。作為致力于學術研究服務社會的學者,田兆元教授還以萱草黃花菜為例講述了經濟民俗學的研究路徑,介紹了其學術助攻地方經濟的實踐,向在座師生展示了學術研究的社會責任面向。
在討論環節,在場師生對講座所涉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李菲副教授對田兆元教授積極投身當下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研究實踐表示認同,就民俗譜系觀的學理構建與田教授展開了對話。最后雙方就日后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進行了展望,講座至此圓滿結束。 (孟榕撰稿)
|